close

決定易筋經十二式順序的關鍵

分類:易筋經
2008/05/27 02:11




  

*******************************************************

易筋經儒曰

這是我在網路上看到的資料   其中陳三先生的意見很可參考   陳三先生依據經絡走向決定易筋經順序是對的    問題是他老師也是按照經絡走向來決定          為何兩者得到的答案不同呢?

因為他們是看經絡走向       有些地方不明顯

如果我們看跟十二正經一致的十二經筋那就容易多了

請看最上面容易混淆的5.6.7三式經筋圖就很清楚啦   答案是

韋陀獻杵勢
橫擔降魔杵勢
掌拖天門勢
摘星換斗勢
力士推山勢
倒拽九牛尾勢

九鬼拔馬刀勢

三盤落地勢
青龍探爪勢
餓虎撲食勢
雙手抱崑崙勢
掉尾勢

 

無限祝福

 

 

以下引自 http://tw.myblog.yahoo.com/jw!bfQwcs2fEQXB9ZGOxZN76pM-/article?mid=2163&sc=1

最近在網上觀賞沈兄尊師徐老師示範八段錦,演示的真好,也很非常清楚。

        勾起以前學易經筋與八段錦的往事。以前也學過文武八段錦,武八段錦就是
一般傳授的站功八段錦,文八段錦就是坐功八段錦,也就是內功圖說裡的功法。
其中站功八段錦與沈兄之師所授的,大同小異。

        功式名稱如下:

雙手托天理三焦
左右開弓似射鵰
調理脾胃須單舉
五勞七傷往後瞧
搖頭擺尾去心火
兩手攀足固腎腰
攢拳怒目增氣力
背後七顛百病消

        易筋經則學了二種,第一種是利用提起腳後跟,及翹起手指方式的易筋經,那是學長教的,後來沒有練,就忘了差不多了,只記得其中幾個動作。另外一種是在台北十方禪林學靜坐時順道學的,就是以韋陀獻杵為首共十二勢的易筋經,一共十二式,每一式配合一個經脈,12式配合十二經脈。導引身體氣機暢行,生機勃發,為古傳養生之術。能夠快速的改善身心、強身怯病以及洗滌心靈之效。這可能是目前比較廣傳的易筋經動作吧?這一種比較常練,比較記得。

        半年前,朋友要去向台南一位老師學八段錦及太極拳,初學時曾問我對於易筋經與八段錦二者的看法。

        我的回答是:依個人淺見,認為這二個都是很好的功法。易筋經可能隨著佛教傳入時,由印度瑜珈術動作傳入中國以後,在唐朝左右,配合中國針炙子午流注的學說,以十二經絡及十二筋經配合,故產生十二式動作,故名易筋經,即其目的是為了易12筋經 及易12經絡。一般這十二式動作,大都可以在瑜珈術的動作裡找到,而且這些相似的瑜珈動作都是非常古老且基本的動作。

        例如,易筋經中的九鬼拔馬刀式與瑜珈術的牛面式。

      瑜珈術的牛面式。

        比較看看,是不是非常相似。

        而八段錦則可能是在易筋經的基礎上,大約在宋代逐漸成形。個人認所謂
八段錦的八係指將身體往八個不同方向伸展,達到類似易筋經的效果,可說是
另一套創自中國的易筋經,因為其動作相似於易筋經,但卻又十分中國色彩。
--以上係個人淺見,不代表事實是如此。

         例如易筋經中的摘星換斗式與八段錦的調理脾胃須單舉的比較是不是很相似。

       或是易筋經最後一式掉尾式與八段錦中的兩手攀足固腎腰

        後來,朋友學了八段錦後,有了不錯的效果,原本略有駝背的現象也改善了。

       說到這個,我想到,最近教家裡的小朋友練陳氏太極拳,他們好像對動作記不太起來,還是先教我家孩子八段錦,把基礎打好了再說,陳式太極拳似乎對他們太難了。


 
易筋經儒2008/05/27 01:10 回應

 

您好,請借我引用至我的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jw!q6oOfXWEGQE_boXk50uT1Q--/profile

謝謝

 

易筋經儒2008/05/27 01:06 回應

 

您好,借我引用至我的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jw!q6oOfXWEGQE_boXk50uT1Q--/profile

,謝謝

 

asucanyon2007/12/10 12:17 回應

 

水月,可否請您推薦學易筋經或八段錦的老師,最好是北桃地區為限,真是謝謝您
若您覺得不宜在網路上回覆恐有廣告之嫌,您可以用私密回覆好嗎
我找了很久,這方面的資訊很少,特別是易筋經學費出入太大...

感謝您

 

水月2007/12/10 13:26回覆

 

易筋經以前是在台北十方禪林學的,目前不知道那位老師是否在教授。

我的部落格訂閱裡有

板橋高中&麥帥一橋教練場

那位版大沈大傳先生的老師徐東隆老師有在八段錦,他的部落格上有影片

以參考,或者您可以與其連絡看看

如果是五禽戲之類,網上有隆中隱,他那兒有授課的資料

 

asucanyon2007/11/30 12:17 回應

你學了不少東西呢,你那麼年輕就能體會養生的重要,真是好

水月2007/11/30 16:18回覆

 

嘻嘻

因為生性就很怕死,更怕不好死。

因此對這方面稍微留意一下而已。

 

翔翎2007/10/27 21:06 回應

 

水月兄:

    看來我們的人生歷程有些近似,四年多前我剛過中檢, 這些年考中特就不是那麼順利,加上讀書考試傷了聽力和眼力,因此又專注練武了.提醒您要留意身體健康,此外您不妨參考華聯出版的氣功書籍,有一本民國十多年出版的書曾詳細介紹十二式易筋經,力與美雜誌也有報導過.

 

水月2007/10/27 22:11回覆

謝謝翔翎兄不時對末學熱心的指正。我會好好留意自己的身體健康的,一方面為了自己,如果能健康多活幾年,也許可以多了解一些知識。另一方面為了家人,我家孩子還很小,必須要再多點心力去照料他們。手上有全套的力與美,會照您的指點去找這方面的資來參考,多謝多謝。

翔翎2007/10/27 13:19 回應

過去我所接觸的十二式易筋經,並無所謂配合十二正經的說法, 不知何時起有人把它和經脈扯關係?民國74年練了半年,治好了肝病,我相信它有相當的療效,但是不贊成穿鑿附會,就像有的人隨意抓取別人的功法外形就發明一套新氣功,只為欺世媚俗,那就不妥了.清末的十二式易筋經有四種版本,不妨從古書著手,可免疑議.以上意見提供各位參考.

水月2007/10/27 14:25回覆

 

謝謝翔翎兄的寶貴意見。

非常中肯的說法。

謝謝。

至於配合經脈之說,末學初學時,也尚末聽老師說過這件事,後來大約民國七十多年時,在台北那段時間,重新學,那位老師就有用經脈來配合練習,只是那時對12正經並不清楚,所以老師教那些,並無法了解。

這幾年剛好因為參加中醫檢定考試,12正經及奇經八脈是必考,才下一點功夫去了解,加上剛好台北八卦拳何靜寒老師,也對此發表他個人看法。

這時才逐漸體認出,易經筋的確與12正經及12筋經是有關。

大部份的人看到易筋經,可能會誤解它是配合12正經,其實尚配合12筋經,這二者是互為表裡。12正經方面也非單純銅人圖像而已,而須以黃帝內經來了解。-也多虧考試,才有機會花了一時間啃這本黃帝內經。

因為末學接觸這方面時日尚短,無論中醫或武術均非有心得,故,這只是個人皮毛之見,所以在本文,對此並不對此發表意見,未來也可能不打算對這方面多做說明。因為高手方家多如牛毛,不需個人再錦上添花

 

 

福耘2007/10/07 12:11 回應

水月兄道安: 第一次在您的blog留言,真是失禮..^^ 您我太久沒碰面,其實,自從愚開心以後,背駝的真的十分厲害..>_<" 經榕園吳老師指導八段式之後,三個月就大幅改善了。之後再學五禽戲,身心確有如脫胎換骨一般,這就是您當時指點的「師徒緣」吧!再一次謝謝您..^^

水月2007/10/07 12:40回覆

 

福耘兄您好

颱風天,貴宅一切安好否??

在下列防颱小組基本成員,所以昨天還去水上上一天班。

見到你學而有成,真是替你高興。人與人相處都是要緣的。

令堂最近安好否?

 

人稱後山神手,阿三伯是也2007/09/18 00:25 回應

 

>您是參考12經的順序及流向修改的嗎?
是的,應該是說12經筋的部位,基本上那些動作就是要能拉到12經筋。因為我練的是定式,像站樁一樣,所以每一式都只拉到一些筋。

當初老師教的是:我上面列出的六和七對調。

倒拽九牛尾勢

,老師說是小腸經,我覺得是膀胱經。
九鬼拔馬刀勢,老師說是膀胱經,我覺得是小腸經。
所以照12經的順序,我把這兩式對調,其實只要找對氣敏感者,試一下就知走向,我也依12經筋的走向,稍微修改了一下其他式子的動作。

 

水月2007/09/20 14:08回覆

 

謝謝陳三兄。

最近好像不少關於易筋經的資料出現。

例如逸文出版的易筋經二本專書,I love yoga第四期中的部份內容(標題寫著經絡瑜珈,內容卻是易筋經)

最近常常小兒子去針灸,自己也順便針一下,嘻嘻,自學中醫一段時間,居然從沒有針炙過,利用這個機會去試試。一針下去,居然那種漲麻酸的感覺馬上出現,而且好像會順著傳統的經脈路線行走,這才真正體會到,經脈確實是存在的,這種感覺比練太極拳時的氣感還強烈。

果然易筋經是有其功用存在,傅文丕老師說的也不錯,他認為易筋經被各門派吸收進入其套路及單操手中。

 

人稱後山神手,阿三伯是也2007/09/16 10:25 回應

 

我也練過配合12經筋12式易筋經(我覺得用易經筋,似乎更恰當)。

也曾花了一些功夫比對文獻資料,發現練法和姿勢上大同小異,主要的不同反而是順序。

我練習的這套,老師很強調順序,因為是按照12經絡,子午流注的順序,而各版本的的順序不同,這可就麻煩了。

我發現大部分的順序不同在第五、六、七,也就是心、小腸和膀胱,我後來是依據經絡的走向,來定順序,但也跟原本老師教的不同,而且一些小動作也稍微改了一下。我目前練的順序下:(給水月兄參考)

韋陀獻杵勢
橫擔降魔杵勢
掌拖天門勢
摘星換斗勢
力士推山勢
九鬼拔馬刀勢
倒拽九牛尾勢
三盤落地勢
青龍探爪勢
餓虎撲食勢
雙手抱崑崙勢
掉尾勢

 

水月2007/09/17 21:53回覆

 

謝謝陳三兄的提供資料。

可以請問一下,陳三兄與令師所教不同的順序在那幾式?

您是參考12經的順序及流向修改的嗎?

以前也曾聽過12式中間有幾式順序有問題,但沒有您說的這麼詳細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mitav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