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尋自我是自私的表現嗎?

問:我大半生好像都在為別人而活,從小到大,忙著當好學生,好女兒,好妻子,好母親,好職員,爭取別人的認可。有時雖忙得好像挺充實的,內心其實更加空虛不安。經過這幾年新時代的薰陶,我突然醒悟到,凡事都應該為自己而做,我才可能活得有力,做得快樂。我試著不再顧慮他人的期待和反應,我先生卻說這是自私,修行人怎麼可以愈修愈自私?我有有一點懷疑,這種心態是否合乎《奇蹟課程》的理念?


答:妳先生的質問確實值得深思。新時代的口頭禪「我是完美的」,「只為自己而活」,「不再犧牲,追隨喜悅」,「沒有對錯,只須為自己負責」等等,常給人一種無「法」無「天」的印象。他們開口閉口都是如何「心想事成」,如何「美夢成真」,這對於一向標榜「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衛道人士,確實顯得過於自我中心了一點。

新時代,乃是為了扭轉舊時代「吃人禮教」而逐漸形成的新思潮,若缺乏一些基本的自省功夫,是有可能走向另一個極端。

在《奇蹟課程》的觀念裡,除了你以外,根本沒有所謂的「別人」,因為整個大千世界都是你的心靈幻化出來的,真正存在的,唯有你這個作夢的「夢者」。

因此,整套課程其實是針對你一人說的,它要拯救的,既不是世界,也不是你的所愛至親,它只想要把你從噩夢中喚醒而已。

… …一切都是為你而設的,你若抓不到生活的要領而陷入自己投射的假相裡,世界無異於人間地獄;你若在人間學會了透視假相的本領,世界便成了你邁向天堂之路。

不論你敢不敢活得「自我中心」,你本來就是世界的中心,甚至還是世界的主人,它的價值與意義全繫於你的ㄧ念,問題在於你活出來的,究竟是小我,還是真實的自我?

… …《奇蹟課程》看得出,我們在世上苟延殘喘,已經活得夠委屈了,若再叫他犧牲,只會加深他的壓抑,逼迫他透視,更何況,「為別人而活」本身就是一個迷思。

「別人」原是我們不敢單獨面對生命問題而投射出來的。每個人都想透過與他人的「獨特關係」來掩飾人生的孤單與自我的缺陷;每個人也都希望對方「犧牲小我」來成全自己,打著愛的名義予取予求。

倘若不能如願,就會舉起仁義道德的大旗,加以批判攻擊。比較高明的攻擊方式就是讓對方感到愧疚而不得不做,最笨的方式就是施與辱罵與暴力。人間的親密關係,常常活在這兩種模式的陰影之下。

《奇蹟課程》實現自我的途徑,則是「寬恕小我,活出真我」。它讓我們明白,小我差強人意的表現,不過是受驚的孩子所做的幼稚反應,它真正想要表達的,只是一種渴求愛與尊重的求助呼籲而已。因此,為自己負責的方法,就是牽起小我的手而邁向真我。

也許你的先生會抗議:「那麼,別人呢?就不管他人的死活了嗎?」因為在他的人生觀裡,不只有你有他,而且是對立的存在:你得,他便失;你多,他就少;你若追求幸福,他必得付出某些代價。

而你這些年來所學的新人生觀,恰恰相反:唯有你找到幸福,他才可能幸福;你若犧牲,他也不可能安寧。因為夫妻之間不只在心靈層次,連在身體的層次,都是聲息互通的。你心內的怨忿不除,他也不會有好日子過的。

因此,我敢說,只要你繼續學習「寬恕」,就可以明目張膽地「為自己」活下去。

一個懂得寬恕自己的心靈,必然柔軟;一顆柔軟的心,怎會聽不見對方的心聲?也許在現實層面上,基於著眼點的不同,你們還會有所爭執,但你已經與他的「高層意識」開始連接了,因為心靈是沒有邊界的。

摘錄自《生命的另類對話》
~奇蹟課程導讀系列(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rmitava 的頭像
    armitava

    armitava鯨洞---各自回到山洞閉關,你的身體就是你的山洞

    armitav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