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自海峡那边的春风——记辛意云老师“戏曲与思想——从《牡丹亭》为例谈起”一课

分類:辛意雲
2010/05/16 21:59

http://q.sohu.com/forum/14/topic/47972115

吹自海峡那边的春风

——记辛意云老师“戏曲与思想——从《牡丹亭》为例谈起”一课

 

你想知道中国开放式剧场的宇宙意识源自哪位哲人么?
你想知道是哪个中国人影响了西方现代剧场的创造么?
你想知道什么是辛意云派的“爱情箴言”么?
且听台湾艺术大学著名教授辛意云老师娓娓道来。

梅兰芳——他影响了西方现代剧场的创造


    恰处于“倒春寒”的时节,北京的风吹得仿若初冬刺骨,自海峡那边远道而来的辛老师似乎却将台湾的春光明媚也不远万里带到了课堂上来,他用生动的表情、风趣的语言、广博的学识与精彩的授课内容让同学们如沐春风,那春风中仿佛混杂着牡丹花的气息。

    这一课围绕三个主题展开,分别是:一、宇宙意识下的剧场时空;二、命运在我——传统中国的命运观;三、《牡丹亭》里的思想。

    针对每一个主题,辛老师的讲义中都提供了各色意蕴十足的诗文,开篇便是《庄子》“北冥有鱼……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又是《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致虚极,守静笃”,紧接着《吕氏春秋》《淮南子》,章章写意风流,将古人将那宇宙看作无限超越人类一切经验,将那无边际之世界看作非人之言语所能描绘的情绪写得淋漓尽致,我们存在无限之中,这是中国人所独有的精神,就像中国舞台的独特,一个舞台便是无限空间,与西方迥然不同。

    中国人的命运观也是独一无二的,与西方以悲剧为最高美学的传统,国人始终对大团圆寻寻觅觅,始终挂着一个“俗”字招牌,可真是这样么?国人不过是憧憬着以“我”为中心的生命罢了,在古人看来,在无限流动的宇宙中,命运乃是基于人自己的选择,一切在人的本身。所谓的命运不可动摇,乃是西方的一厢情愿。君不见孔子不以伯夷叔齐为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君不见《左传》中子产低声说道“天道远,人道迩”,君不见王阳明慨叹“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至于《牡丹亭》里的思想这一部分,辛老师以“诗的民族”来评价中国人,也因此我们也是歧义与模糊并存的民族,《牡丹亭》更是诗化的作品。人是没有悲剧的,《牡丹亭》便是如此,以“爱”为主轴的戏曲,终不坠一个“情”字,又有何可惜可悲可叹之处呢。

    在课程的末尾,辛老师举起手中杯,环视台下同学,满怀深情的说道:“我们不过萍水相逢,今日一别,或再无相见之日”,此言一出,感伤之情霎时弥漫,这样妙趣横生的课程不知何时才能再有机会听到,走到命运的哪个转角我们才能再有缘分遇到这位师长,掌声响起,震耳欲聋,敬意与不舍。当辛老师最后结束这堂课时,他笑称要回去和白先勇老师炫耀“我得到了北大学生的两次掌声哦”,话音刚落,又一阵更长更响的掌声响起,这样的老师,如何舍得他离开。

         
[最后更新时间为 2010-04-21 21:3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rmitava 的頭像
    armitava

    armitava鯨洞---各自回到山洞閉關,你的身體就是你的山洞

    armitav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