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體操(Brain Gym)是美國保羅‧丹尼生博士於1969年所創,其原理可以總稱之為「教育運動肌能學」(Educational Kinesiology)(註1)。藉由26個簡單好做、輕鬆有趣的動作,大腦體操讓左右腦連結同時活躍起來,傳導有效的學習與記憶,有助身心安定、專注、統合與平衡的能力。自1990年起,大腦體操被「美國白宮國家學習基金會」選拔為現代領先的教育工具,在許多國家也被廣泛運用在專業訓練教學中及協助學習障礙。
台灣第一位正式經過美國教育肌動學基金會大腦體操認證的講師劉儀博士(註2),這麼說明大腦體操的功用:
「當身體緊張時,資訊就不能順暢地流動,思考、學習就會遇到障礙與困難。簡單的說,大腦體操的動作就是在改善人腦上下、前後與左右之間的溝通功能,促進腦神經與身體感官系統之間的聯繫,讓內在原有的學習本能釋放出來,使學習處於低或零壓力,有創意地將潛在的智慧與體能表現出來,這些動作也可以幫助化解影響我們身心健康的情緒問題。」
我接觸到大腦體操,是在1999年的九二一大地震之後。
當時劉儀老師來埔里協助我們疲累的重建團隊紓壓,短短一小時的大腦體操肢體活動,讓我體驗到快速放鬆,一小時前、後身心變化之大,讓我覺得大腦體操真是奇妙。因為有興趣進一步了解,還跟隨劉儀老師至紐西蘭向大腦體操國際講師葛蘭妮(Glenys Leadbeater)學習大腦體操進階課程。
第一次在大腦體操的工作坊裡,講師請大家一開始先畫一張圖,學習過大腦體操的動作後,再畫一張圖,以玆對照。從小對畫圖非常有心理障礙的我,一聽到要畫圖就頭皮發麻,沒什麼想像力地畫出一棵單調綠色的線條樹,連葉子都沒有;做過大腦體操後,我畫出的圖是幾朵藍色的雲和兩棵由紅、綠色點細細點綴的樹,畫面很有閒趣。特別的是,畫第二張圖前,我竟然忘了我害怕畫圖!第一次感覺到畫圖的流暢,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突破!(補述:並非第一張圖畫比較差)
十年來,我運用大腦體操於照顧自己與家人及幼教工作中,也陸續受邀與親子團體、學校老師、社會機構分享。常常在活動結束後,也聽到許多感受到大腦體操讓自己身心快速放鬆、突破慣性瓶頸的回饋。難怪劉儀老師將大腦體操稱為「快、易、通」,只有親自體會才能感受確實是如此。
在此文中,介紹的是其中幾個動作。按摩的動作輕輕進行即可,動作的時間可持續1~2分鐘。
一、大腦開關:
一隻手指尖輕輕放在肚臍周圍,另一隻手按摩鎖骨下方、胸骨兩側的凹處,輕輕按摩。可以指導小小孩以手掌搓揉鎖骨下方,比較容易做。
二、天開關:
一隻手的兩指放在上嘴唇的中間點,另一隻手放在尾椎上,輕輕按摩。(也可以將另一隻手輕輕蓋在肚臍上)
三、地開關:
一隻手的兩指放在下嘴唇的中間點,另一隻手輕輕蓋住肚臍,輕輕按摩。
四、天、地開關一起做:
一隻手的兩指放在上嘴唇的中間點,另一隻手的兩指放在下嘴唇的中間點,同時輕輕按摩。
五、雙手翻耳:
兩隻手同時輕輕將雙耳從上到下往外翻,來回做幾次。
六、庫氏掛鉤:
(第一部分)左腳交叉放在右腳之上,伸出兩手,左手放在右手之上,手心相對,手指交扣,將手拉回胸前。可以站立或坐或躺著做,閉上雙眼,舌尖砥柱上顎。(左、右邊互換做)
(第二部分)雙腳平放,雙眼睜開,雙手放開,指尖輕輕碰觸。
七、交叉動作
(第一部分)伸出一隻手,抬起同側的腳,再慢慢放下,換邊做。
(第二部分)伸出一隻手,抬起另一側的腳,手拍膝蓋,再慢慢放下,換邊做。可以親子面對面做,增加變化,例如親子爬行。
八、懶惰8
伸出一隻手,豎起大拇指(保持大拇指直立),眼睛注視大拇指頂點。大拇指從中間開始畫個「8」(也可以畫橫躺的8),視線跟隨大拇指移動。可以增加變化,例如由家長拿著一個物品做懶惰8,孩子的視線隨物品移動;或請孩子躺下,家長在孩子的背部畫懶惰8。
註1:
肌動學(Kinesiology)被定義為「對正在動作中的身體的探索」,經由自然、簡易的動作與練習,刺激腦部功能,使學習與記憶達到高效能。
註2:
劉儀博士是美國華盛頓大學系統科學與數學博士,是已故名作家杏林子劉俠的大姐。劉儀博士從小不善表達自己,經練習過大腦體操的幾個動作後,奇蹟式的變得會說話,因而投入於大腦體操的訓練與推廣。僅以此文感謝幾年前已返天家的劉儀博士帶領我學習大腦體操。
感謝正儀/騏華、怡芳/定緯兩對親子,示範動作並同意圖片於此公開分享。照片拍攝者:蒙特梭利雙月刊主編曾琴蓮。
(刊載於蒙特梭利雙月刊第90期2010/08)
延伸閱讀:
《大腦體操:完全大腦開發手冊》 張老師文化出版
留言列表